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诗书画苑 >

我亲历的有关抗美援朝的两件事

 2020-10-13   选择字号:  

  

 

(一)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生活在故乡密云镇,还没有上小学,对于这场战争我知道很少,但有一件事记忆深刻,曾目睹大批军用汽车向东北方向疾驶,大概是开往朝鲜吧!

密云是华北至东北第二通道——京承公路上的重要节点(第一通道经由山海关)。那年代公路是穿城而过(经由城南的那条公路是60年代修通的,而现在的101国道则是80年代才有的),因此任何重大运输事件都发生在密云镇居民眼皮底下。大约是1951年的某天上午,我从家门出来,想去街对面,恰在此时有一长串军用卡车行经密云街头,司机都是军人,车厢覆盖着绿色苫布,一辆接着一辆,足足过了5分钟,速度虽然不快,但是也容不得人们横越马路。我就在路旁观看,一直等到车队过完,才走到马路对面。车上装得什么装备物资,旁观者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由此可以反映出战争规模和动员力度。

除此之外,学龄前的我,还通过街头传唱,学会了歌曲《全世界人民团结紧》,歌词是:黑啦啦,黑啦啦。黑啦啦,黑啦啦。天空出彩霞啊,地上开红花。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败了美国兵呀。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帝国主义害了怕。……

(二)

195810月,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后,分派代表团到各地宣讲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当时还属于河北省的密云县也有幸分配到一组志愿军代表,为此县里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我参加了这次欢迎活动。

我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几年来,从教科书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和罗盛教等志愿军英烈的课文中,从电影《上甘岭》及其主题歌《我的祖国》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如今就要亲眼见到最可爱的,最受崇敬的志愿军英模的代表了,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事啊!

那天早晨,我们这些小学生早早地就从学校列队出发,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直角三角形彩色小纸旗,穿过县城的3里长街,走出西门,在白河畔的马路上等待志愿军代表的到来。等候期间,教师带领大家多次演练呼喊欢迎志愿军叔叔的口号。

上边通知志愿军代表的汽车上午到达。按县里要求,上午9时,各路群众队伍在白河畔马路列队完毕。但是等到正午,也没有任何音信。那年月通讯非常落后,县里也没有接到北京方面明确的信息,所以大家只能等。因为是按半天任务安排的,大家都没有带午饭,连水也没带。那年月路边没有食品摊,也没有流动商贩,根本没有食品和饮水可买。老师号召同学们学习上甘岭英雄的精神,忍耐饥渴,坚持等下去。大家就地散开,席地而作,相互鼓励。一直等到下午3点半,才传来志愿军代表汽车即将到来的消息。大家重新整队,进入状态。又过了半小时,志愿军代表汽车来到了我们队列前,我看到敞篷卡车上站着3位志愿军军人,都带着大盖帽,胸前别着奖章,手里舞挥动着鲜花向大家致意。我们激动地高呼“热烈欢迎志愿军凯旋!”“向志愿军致敬!”“向志愿军学习!”。汽车越走越远,进入西门门洞后,就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我后来想,他们一定是去了县招待所。

完成任务后,老师把队伍带回。在学校操场上,老师对大家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并告知大家:晚6点在密云二中大操场举行欢迎大会,大家如果不累,可以自行去参加。

我回到家,匆匆忙忙吃过晚饭,就赶往会场。密云二中在鼓楼后街的尽头,即北城墙脚下。从我家到会场这段路与白天去西门外欢迎志愿军代表的路长度大致相等,都是3华里,只不过去西门是一直往西走,去密云二中是在鼓楼路口向北拐。老实讲,我对鼓楼后街很陌生,只有是有几次穿过门洞,从后边的斜道登上鼓楼的城楼眺望全城,从未往北走过。那时密云还没有电灯,街上很黑,只有沿街的商铺放射出点点微弱的光亮。而鼓楼后街并非商业街,走这条陌生的街道,应该是抹黑前行吧!但是也不用担心迷路,因为街是直的,没有岔路,况且有许多民众去往会场,我跟着他们走就可以了。更可宽慰的是,有些赴会的人还打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呢!

会场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我到得较晚,又是零星个人,根本挤不进去,只得在外围打圈圈。大会似乎已经开始,有人在讲话。因为扩音器声量和质量的原因,听不清讲些什么,大概是县领导致辞吧!这时候我才开始感到很疲惫。既然看不到主席台,什么也听不清,只好悻悻地返回家中。(文 贾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