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诗书画苑 >

【校训纵横谈征文】校训是贸大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2017-04-26   选择字号:  

  

    我校1994年确立的 “博学 诚信 求索 笃行校训, 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而且汇集了几代贸大人在治学理校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 校训象一座丰碑, 记载了贸大人上下求索的精神风貌和治学方略, 她更象一座灯塔, 指引着贸大继往开来的前进方向。为此, 我们老贸大人不能忘记她, 新贸大人不应丢弃她, 我们要继续传承和践行之。

    校训八个字有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礼记· 中庸》中的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辩之, 笃行之”, 既阐述了 “博学与笃行的内在联系,  又诠释了 “求索的全部内涵. 《论语. 子路》 中讲 “言必信, 行必果”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就是强调 “诚信为本的重要性。

我在贸大经历了七十年代贸院复校的艰辛, 也参与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办学的实践.。七二年 “复校选定的现址, 是当年老 “北影旧址。当年它只有一个 “摄影棚”, 一栋玻璃楼和几排平房, 没有围墙和操场, 更没有图书馆和教学楼, 连从东三环路到校门口之间的道路都没有,那儿有大学的样子呢!

    白手起家 上下 “求索

    “复校初期的白手起家有四大困难, 除了校舍外, 第二是师资不足; 第三是教职员工都没有评定职称, 也没有对应的工资待遇和补贴; 第四是没有适用的教材。其中 “人才 “教材是最大的困难。 在当时外贸部领导的支持下, 学校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 另一方面陆续把分配到外地工作的毕业生和老教师调回学校.。曾任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的孙维炎夫妇就是从四川调回来的。此外还从外贸总公司及驻外商务官员中选调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人才和领导干部。 

     为了解决 “教材的难题, 当时的院系领导冒着犯错误的风险采取了两条举措: 一是大胆启用老教师自编教材, 二是敢于使用外国图书资料和 “外教。当时英语一系将姚念庆、 李志伟 刘俊贤、诸葛林、 杨甆平、 张伯纯, 二系将陈涛、 宋文军、 张雄武、 赵润, 外贸三系将姚曾荫、 刘朝晋、 沈达明、 武育干等一大批老教师请出来, 组织他们编写教材和教案。 同时给予了一条特殊政策: 允许参考西方国家的报刊、杂志和图书资料, 允许 “外教参加教材和教案的编审工作,这一举措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十分大胆和难能可贵的。

    老教师们不负众望, 博览群书, 以废寝忘食的精神, 一边上课, 一边编写教材。打字机不够用, 就用 “手工在蜡纸和钢板上刻写,就是用这种 “土办法”, 一系、二系编写出供基础教学的 

    精读泛读 “口语 “听力等教材, 以及供高年级使用的 “外贸口语谈判 “外贸函电 “资刊选读等商务英语教材。外贸三系编写出《对外贸易理论与政策》、《外贸进出口业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  《外贸运输与保险》等系列教材。上述教材和教案, 在那个 “等米下锅的年代, 真比 “雪中送炭还弥足珍贵! 它们凝结着老教师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70-80年代初期编写的外语和外贸等专业教材, 经过几年的使用和修改, 许多已汇编成为 “全国外经贸院校通用教材”,许多教材获得了教育部的各种奖励, 有些至今已经五次再版印刷, 发行量多达几百万册。

为了加强外语教学质量, 在那经费捉襟见肘的七十年代, 学院领导急各系之所急, 从外贸部申请到为数不多的外汇, 为英语和部分小语种聘请了部分 “外教。其中英语 “外教就有4名。这些洋 “外教不仅在教材编审方面发挥作用, 而且在教师备课 和青年教师进修等方面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博学出特色 笃行育英才

    根据 “复校初期外贸部和各专业总公司对外贸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可以概况为: 既懂外语又懂外贸,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为此, 我校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不懈地努力。外语教学突出 “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教学法, 外贸专业教学强调 “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 “外贸实务+案例分析,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校在70年代已形成了 “外语+外贸的办学模式,并将此称为 老贸大的 “看家本领。这种模式强调: 不管学什么专业, 都必须苦练外语基本功, 同时要学好外贸系的 “老五门基础课. 它要求比例是: 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课和外贸课比例为64, 即外语课时不少于60%, 外贸专业学生的课程比例为46, 即外语课时不得少于40%. 为此,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毕业生大都较好的掌握了老贸大的 “看家本领 “复校初期白手起家年代,  “贸大人的这种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精神, 不正是践行 “博学”, “求索 “笃行的生动体现么?

    1972年至1977年间, 包括第一批 “中专班”(后转为本科) 各系陆续招收了四批工农兵大学生共计800多人. 同时还在校内为外贸部, 海关总署, 各外贸总公司, 以及外省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举办了多期各类短训班. 为了将这些本科生和干训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外贸人材,  当年的老中青年教师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智慧和力量。 

    由于这几批在校工农兵大学生和大多干训生大多数没有外语基础, 为了帮助他们打好外语基本功, 我们的外语老师, 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 几乎每天为学生 “晚自习辅导, 许多老师还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 为后进同学加开 “小灶”.。这种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 而且收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达到 “又红又专 “复合型外贸人才之要求, 各系都开设 “劳动课” , 组织师生共同参加修建校内 “围墙” “操场” “游泳池等体力劳动, 并自始至终坚持 “早操训练. 此外, 各系还组织他们去外贸企业, 合资企业及海关涉外检验基地参加短期社会实践, 了解外贸收购, 加工, 包装, 储运等实际知识, 学习海关查验的业务技能, 增加使用外语的锻炼机会. 此外, 各系聘请跨国公司企业家, 外国专家和学者给学生用英语举办专题讲座, 使他们既能提高外语水平, 又能拓宽专业知识面。 

    功夫不负苦心人. 经过严格的校内教育和实际工作锻炼, 七十年代这几批工农兵大学生和干训生中, 产生出一大批包括省部级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 国字号省字号外经贸企业老总, 一大批优秀的专家, 教授, 学者, 以及外企和私企的 “高管和企业家。

    以上点滴经历我深刻体会到:  “博学是治校办学之基础, “诚信是立德树人之根本, “求索是创新发展之源泉, “笃行是通向成功之途径. 贸大几十年实践铸就的 “校训”, 已经在老 “贸大人心中融化为 “贸大精神 “贸大校魂” ,它曾激励着我们老贸大人努力拼搏, 我希望它也能激励新一代大学生立志成才!(文 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