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诗书画苑 >

换位思考

 2017-04-17   选择字号:  

  

人们常说,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人做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其实,这说的是,做人遇事,要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就是把自己转换成他人,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转换,还有另一种转换,就是把自己转换成另一个自己,这也是一种转换。

我们的古人,早就明白了换位思考的道理。庄子讲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庄子和惠子在安徽凤阳的一座桥上相遇,庄子说:鱼儿在水里游得好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很快乐?庄子反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儿快乐?

把自己转换成另一个自己的例子,古人中也有很多。唐代大诗人杜甫,因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流亡到四川多年,一日他忽然听说安史之乱平息,欣喜若狂,吟诵出他一生唯一一首痛快淋漓、喜悦欢快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时他已垂垂老矣,何来青春!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江城子》,开头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牵着猎犬,手托老鹰,像少年一样,英武飒爽,风驰电掣般追逐猎物,何等虎虎有生气!这年苏轼整整四十岁,早非少年!杜甫和苏轼在这两首诗词中,都把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

在生活中,应该善于转换角色,心态变了,做人处事就往往会利人利己。我们老同志,更应该这样。退休后,有一个很普遍的心态,觉得自己成了“闲人”“无用的人”,就把自己宅在家里,无所事事,亦无任何欲望追求,消极坐等终老。这时,你要转换角色,把“闲人”变成“忙人”,把“无用的人”变成“有用的人”。走出家门去发挥余热,去做公益事业,让别人得到你的帮助,得到快乐,这样你也得到了快乐!你退休前是教师、干部等等不同职业人士,退休了,也要转换身份,走进人群,走进老年大学,去当学生,培养一种爱好,学会一种技能,跳健身舞,广场舞,交谊舞,书法,绘画,工艺,唱京剧,玩器乐,和朋友喝茶聊天,下棋打牌。总之,只要走出家门,到人群中去,就会找到快乐,都有益于身心健康。

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善于换位思考。不要有大男子主义,也不要做女强人。夫妻之间,自我意识太强,互不妥协,互补相让,就会就大麻烦。男人喜欢看球赛,女人喜欢养猫狗;男人讨厌猫狗,女人讨厌球赛,一个非要看,一个非要养,天天为这是争斗,竟然闹到了离婚的地步。如果双方能包容一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把自己转换成对方),或者把“大男人”“女强人”转换成另外一个人,一个“倾听者”,甚至是一个“垃圾桶”,任凭对方倾诉,倾倒苦水、怨气怒气,做得更好一点,夫妻俩一唱一和,给对方一个点赞,夫妻生活也就和谐了。

老人和子女,也要善于换位思考。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身体状况和年龄,都一日不同一日。生活圈子也越来越小,孤独、寂寞也日甚一日,还可能时不时发生紧急情况。这个群体的老人,最需要儿女们在他们身边,给他们关心、照顾。这种情况的家庭,老人和子女,也都要学会善于换位思考。这里我只从我们老人角度说说。老人们不要只从自我一方想,换个位,就是处在儿女现在的位置,为儿女想想。第一,你永远记住,子女结婚生子后,在他们心目中,小家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老人。临事,儿女靠不住,最可靠的只有自己的老伴。所以,你对儿女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提过高要求。有的老人,儿女一个星期没给你打电话了,一个月没回家来看你了,就终日唉声叹气,埋怨儿女怎么怎么了,甚至于闹到法院,要求法院裁决儿女多长时间必须探望父母几次,结果往往是亲请破裂。如果能换位思考,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有的老人会说:儿女“忙”,没空来看望自己,是儿女有出息,为国家挑着重担,做贡献呢!为他们高兴自豪呢!有的或许会说:儿女们生活压力很大,也不容易,他们不来啃老,我们也帮不上忙,该知足了!要是能这样换位思考,同儿女的关系能不好吗?

换位思考有多种多样。比如“加法与减法”的换位思考。老人们常说,我已经老朽了,活一天少一天。这是减法。但有的老人反过来想,今天我又高高兴兴过了一天,又多赚了一天。这是加法。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以96岁高龄,还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工作,坚持要在有生之年翻译完20部莎士比亚戏剧。他说:“我不管还能活多久,只要每一天活得有意义,就值了!”用减法,日子会过得越来越没有意思,没有精气神;相反,用加法,就可能天天过得很充实,过得有滋有味,越活越年轻。

“忧愁与喜乐”的换位思考。有一部佛经说“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这是说,神仙也做过很多选择,但是找不到别的办法,要想成为神仙,长生,就“只生欢喜不生愁”。常言说,高高兴兴是一天,忧愁郁闷也是一天,为什么要选择忧愁,而不选择共享快乐呢?怎么生活,要善于换位思考,做最好的选择!(文 杨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