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诗书画苑 >

【校庆70周年 专栏】回忆我的父亲李秋野

来源:  2021-06-02   选择字号:  

  


今年是对外经贸大学建校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更加怀念我的父亲李秋野。

父亲1937年参加革命。参加革命前他是一名小学教员,卢沟桥事变后,他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投身参加革命。先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读书,后转入延安陕北公学,同年7月加入党组织。

1948年天津解放后,他作为军代表接管华北长芦盐业公司,后任经理,为支援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输送了大批食盐.由于他工作出色,多次受到组织表彰。1949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晋察冀边区群英会。北平解放后,任中国盐业公司经理。

1951年初,国家决定办一所专门培养外贸干部的学校。当时外贸部领导告诉他工作准备调动,有两个选择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外贸部办公厅主任的工作,而选择到外贸部新建的高级商业干部学校任校长,(对外经贸大学最前身),从此他与经贸大学结缘,呕心沥血十七年。在文革中,他与许多老干部一样受到冲击和迫害,不幸去世。 在他担任校长的十七年里,学校从无到有,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建设,他带领一班人把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外贸干部的学校建成了学术领先,外语过硬的北京市八大学院之一。

纵观父亲在贸大工作的十七年,我认为他最可贵的有两点:一是尊师重教,二是爱民(学生)如子。

敬重知识分子

办学关键的一条是要有好的老师。小时候就记得父亲四处奔走,不惜一切代价寻找优秀的人才,聘请来校任教。我至今还记得有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余绍光教授(英语),德国柏林大学毕业的廖馥君先生(德语)。解放初期条件艰苦,没有小汽车、楼房,父亲把自己小石桥住的西小院儿腾出来让廖先生住;学校唯一的人力三轮车也用来专门接送专家教授上下班。

六十年代北京开始建造住宅楼,他多次跑市委找领导(在晋察冀边区时爸爸和刘仁副市长很熟)要到两套楼房,让两位教授搬进去住。在学校的教学上更是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大胆任用余韶光教授担任教务长(当时不是党员),为此遭人垢病,后来在文革中成为他投降资产阶级权威的罪状。对年轻的教师他也是爱护有加,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挑重担。外语教学改革工作时,他把重点放在年轻教师张冰姿的英二一班,推出“听说为先,读写跟上”的外语学习方法,并迅速推广到所有语种和所有班级,短时间内学生基本解决了“聋哑”问题,使我校的外语水平跃居北京高校前列。

在教育战线上父亲自认是土八路。为了领导好内行,父亲不甘心当外行,他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首先从汉语和马列主义课入手,经常到教研室和老师们一起备课,特别感兴趣的是研究哲学。回到家里就跟我讲辩证法和一分为二的道理,还有历史唯物主义什么的,听的我头大(那时太小不懂事)赶快找借口跑掉。后来听说他能亲自上讲台给学生们上哲学课了。接下来他又深入到对外贸易专业的研究学习中。经过和专家教授们座谈,他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实践方式。让学生每年到外贸公司实习一个月,他亲自联系参加,并作到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实习。然后再把公司的业务人员请进教室讲课,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从而推进外贸专业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疼爱学生

我觉得父亲的办学思想里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以师生为本。他把师生的需求和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人民都过紧日子,粮食定量,缺油少肉。为了让贸院的师生们吃饱饭他费尽了心机。不光是在校园空地里种麦子,还动员女同学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跟男生到一个桌一起吃饭,以便互相有个调剂。困难时期贸院在北京所有的大专院校中开启了大学学生吃饭放开肚子不按定量的先例,好多同学至今记得这件事。

学校老师和那几届毕业的哥哥姐姐们跟我说起父亲,总是说李院长戴上套袖到大食堂去帮厨,去给学生打饭,去擦桌子,我听得心里酸楚得很,在家里爸爸什么时候做过这些事情?哪次不是我和妹妹侍候他吃饭?爸爸爱学生超过我们这些女儿。

我记得,困难时期他坚持与大家同甘共苦。由于营养不够不仅两条腿严重浮肿,还落下了胃溃疡的毛病。父亲在内蒙工作的战友说他们那里有黄羊肉想给他弄点问要不要。他立刻回电话说最好给他弄一车,这是爸爸第一次走后门,而且狮子大张口。老战友说到做到,长途跋涉开车送来几只。这些黄羊肉他连一条腿都没留,全部给大食堂送去。他还不忘鼓楼预科和干训班的师生,也派车送过去。后来,听说内蒙的战友为了打黄羊牺牲了人,父亲知道后难受得很,嘱咐我们不要传出去。

父亲对于住在学校的师生几乎是有求必应。青年教师结婚都愿意邀请他,这是我最高兴参加的事情了,有热闹看,还有喜糖吃。我还记得跟随父亲参加过王林生等五对新人的集体婚礼,也去参加归国华侨郑育淼老师的婚礼。除了参加婚礼,周末舞会父亲也要去,尽管去当一名看客,他不会跳,但是他鼓励学生们学会交谊舞以备未来外事活动之需。有时候还答应让年轻的教师来我家做饭。学生要去京密引水渠游泳他也跟着,说要先去试试水的深浅。每逢过年的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家里就看不见父亲的身影了。三十晚上他去食堂和大师傅们一起包饺子,然后与留校学生一起吃年夜饭,等不到他回家我们就睡下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没起床他又走了,去给老教授们拜年。那时侯我们一家人过年是从初一的下午开始的,我们姐妹两个给父母鞠躬拜年,然后兴奋地接过压岁钱跑出去买果脯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分享。

有时候父亲还带着我去女生宿舍访问,目的是用女儿引路。每当我随便敲开一个门,就会大声地说“我爸爸来看你们啦”,有的女生故意反问我“你爸爸谁呀?”,“李秋野”,“李秋野是谁呀”?我烦了就回一句“是你们李院长”,里面立刻就传出笑声,听到她们乱了起来,穿外衣、整理头发、照镜子,然后开门把父亲迎进门。其实我更愿意跟他去男生宿舍,特别想知道那些大学生哥哥是怎么生活的,可是他从来不带我去,说不方便。

父亲把学生当孩子,把孩子当学生。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也很精心。记得他给我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教育我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还讲劳动模范时传祥为人民掏大粪,让我学习他的不怕脏不怕累精神。讲毛主席送儿子去农村锻炼,说以后也送我去农村种地。后来真就应了父亲的心愿,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奔赴祖国的边疆农村,两年的农村生活锻炼了我的筋骨,增强了我的体魄,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

小时候妹妹仗着妈妈喜欢她,经常欺负我,有时急了我就和她打一架,然后妈妈不由分说就把我打一顿。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我就只能委屈地跑到院子大门口等爸爸下班。为了彻底解决我们姐妹俩打架的矛盾,父亲就把我们叫在一起讲古代的孔融让梨,讲团结就是力量,还拿筷子做试验说明团结的力量,并且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父母总会老的,总会死的,你们姐妹俩相依为命的日子很长,你是姐姐一定要学会照顾妹妹。这话不幸让他说准了,我十六岁那年他惨死在校园,从此我就成为妹妹的护花使者,并且一直牢记他的嘱咐,再没有和妹妹打架。

父亲写的一手好字,我上小学五年级开始有书法课,他就让我学习他擅长的柳体字,手把手地教我怎样下笔、怎样提笔,特别耐心,并且亲自写字帖让我临摹练习。没想到他的字帖受到同学们的一致欢迎,每次回家(平日我住校)都让他一写再写,至今我的小学同学(外贸部子弟小学)都记得父亲的柳体字帖。“给别人多些,要别人少些”,“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吃亏是福”,“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等等,他对我说过的这些话,后来都变成我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

失去父亲后,我才知道父爱如山;长大成年后,才明白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楷模。我在心里发誓:象他那样做人,做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校自建立到如今,经历70年的发展变化,以成为全国首批211知名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外贸类人才,为国家外经贸事业和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我相信,看到今天经贸大学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父亲一定是非常高兴的!

祝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越办越好、蒸蒸日上、再创辉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外经贸人才和革命事业接班人。文 李玲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