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诗书画苑 >

【校庆70周年 专栏】创建培养德才兼备的外贸人才基地

来源:  2021-03-05   选择字号: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走出国门,与各国建立贸易关系,出口我们的土特产品、农副产品以及工艺品等以换取外汇,进口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来发展经济。因此,建设一所学校,培养忠于祖国、懂得进出口业务的人才就提上日程,国家的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李秋野肩上。

一、四合院儿里办大学

建国初期,国家无力盖大楼、建新校舍,就划拨了鼓楼附近的三所四合院作为校舍。其中最大的一所作为教学和办公用的校舍,另外两所作为教职员工及家属和学生的宿舍。在作为教学用的大四合院中心地带,有前出廊子后出厦的五间大北房,南面有一座假山和湖泊;推倒假山,盖了女生宿舍楼,将假山的土石方填埋了湖泊,作为篮球场;将五间北房的廊和厦往外推,以扩大使用面积和空间,放了18张双层床,便成了我们55年入学的36位男生的大宿舍。以同样的方法改扩建了用于上大课的第一大教室、英语、法语等教研室和打字室等教辅用房以及总务科、会计科等各后勤科室。又在院落空旷的地方盖了一排排的小平房,作为外语课小班教学的课堂。

李院长不仅因地制宜地改扩建了四合院成为涉外大学的校舍,还与数十户教职员工的家属一起住在另一所四合院改建的大杂院里。校舍迁到西郊后,他将建筑工人盖大楼时住的红砖工棚改建成他的宿舍,而且还在那简陋的宿舍里宴请了阿拉伯语专家苏里先生和夫人。李院长的这些做法堪称勤俭办学的典范。

四合院里解决不了学生们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练的问题。李院长和体育老师们一起开动脑筋,将离校舍较近的什刹海当作体育锻炼的场所,围着什刹海练习长跑,在什刹海北侧的道路上测验100公尺跑。夏天在什刹海里开展游泳和舢舨运动,冬天在冰面上修建了有三百公尺跑道的正规冰场,并配备了500多双冰鞋,供大家选用,开展冰上运动,从而使得学生们的体育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1955年9月1日,我们作为贸院新生走进校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校园里从一颗大树的树顶垂到地面的大标语,上面写着“对外贸易干部是祖国最优秀的儿女”。我们心中顿时升起了荣誉感和自豪感,胸中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对未来的责任担当。

我们这些五十年代入校的学子,在各位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毕业后我们从这四合院的校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外贸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个学校的校舍是必备的,但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师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建校初期经过李秋野院长和马乃庶副院长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能够担任外贸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外贸实践的外贸专业教师队伍,以及英、法、俄、德、西、意、日、阿、朝、越等10种外语的教师队伍,而且每个专业都有一两位领军专家学者,如:中国国际贸易史二级教授武堉干,国际贸易理论专家姚曾荫、饶毓苏、康有枢,外贸组织与技术课的罗真耑,马列主义基础课的孙振海和政治经济学课的高登礼等诸多专家学者。李秋野还为我们年级从粮油总公司聘请来的姚念庆为我们讲授世界大豆市场的专业课。

而各种外语课的教师则更有先后两本日汉大词典的主编陈涛、宋文军等留学日本的专家,英语的金保赤和张定令等教授,德语的廖馥君二级教授,法语的沈达明二级教授,西班牙语的张雄武教授、宗维贤教授,新中国首开意大利语教学的李唐彦教授,留学埃及八年的阿拉伯语的马宏毅教授,教朝鲜语的朝鲜在华侨民沈炳涉,越南华侨方伟和罗子修等专家学者。

建校初期,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和渠道聘请外籍专家帮助外语教学,当时只有苏联专家鲍达包夫、阿拉伯语专家拉加布作为校方顾问。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外语口语能力,李院长便发动群众聘请了一些在其他单位工作的专家夫人来校教口语。他们当中有埃及专家夫人阿依黛、伊拉克专家夫人依芙蒂哈尔等,更有早年留学俄、德、法、日等国的一些有跨国婚姻的留学生的夫人。这些夫人所开的口语课气氛十分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外语口语能力。

在贸院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中也不乏许多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士,抗战时期美军顾问团的地下党员邹博文,抗美援朝战争中管理美军俘虏的白金声。贸院经济贸易专家许乃迥曾代表中国出席世贸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的会议并由他主持了该次会议。许乃迥先生用中国代表团在日本采购化肥的实际例子,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在世界化肥市场上的地位。他们在贸院的领导和教学岗位工作中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此外,从历届毕业生中挑选品学兼优者留校任教或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资队伍。

三、严把进校学生的质量关

建国初期,要培养新中国自己的外贸干部就必须要政治上可靠,所以在建校初期曾选调一批在解放前后参加革命工作的年轻干部到北大、人大的工农速成中学补习文化课三年后分配到外贸学院学习。另外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广州等地的重点中学经过各校党组织的政治审核,选派一些优秀学生再经过全国统考,录取为贸院新生,和调干生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中党员团员较多,毕业后送到外贸系统的各单位都是逐渐成为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为国家的外贸事业做出了贡献。

四、专业设置

李秋野院长认为,外贸部所需要的是以外语为工具的外贸业务干部,所以当时学校的大系是外贸经济系,但是外语也要学好。所以,在前两年每周都是12节外语课,有英、俄、德、日、阿、朝、越等语种。外语系则根据外贸系统的实际需求培养少量懂得基本外贸知识并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材。

随着外贸事业的发展,1959年在我们年级开办了国际运输专门化班,到我们毕业时还挑选了部分优秀毕业生开办了外贸学院首届研究生班。他们毕业后被充实到本校和其它财经大学的师资队伍,也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院提供了高端研究人才。同时这个班的开办也为今日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建校伊始,外贸学院就本着对外开放的办学原则招收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等国留学生,他们毕业后有些还被派驻我国,在他们的使馆商务处工作,他们都为这些国家和我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和人民之间的交往做出了贡献。

总之,外贸部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学校就无条件地为之培养,而且要为他们输送合格的人才。事实证明,外贸学院的毕业生受到外贸部和各进出口公司的欢迎的。

五、严格办学

教学上严格要求也是李院长办学思想的一大特色。我们进校后,各科尤其是外语经常有作业和测验,教师所给的分数比较宽松,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四、五分(良好和优秀)。李院长发现这个问题后便组织老师们学习南开中学的严格办学经验,要求教师们在考试和作业评分要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们得到了切实的分数,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从而激励了学生们真正学好各科学业的动力。

六、理论联系实际

业务员要进出口什么商品就要懂得它的品质、规格、用途、市场行情和市场供求态势等等,你懂得这些,人家才会跟你买或者卖给你。

建校初期,学校就设立了商品实验室,供学生认识和体验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我们的食品课就曾在商品实验室品尝过200多种茶,也到罐头工厂去参观过罐头的生产和检验过程。

学英语和阿语的同学曾到广交会去担任翻译和参与业务谈判。

1958年还将我们全年级的同学派到全国各大外贸公司去参加收购货源和实习进出口业务。

1960年贸院接受了为成套设备公司培训也门纺织和公路专业实习生75人,学校便将1960年进校的阿语班学生与也门学生同住一个宿舍楼内,语言上互相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这班学生的外语成绩进步很大。

我们年级留校任教的校友继承了李院长严格办学和创造条件进行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了培训苏丹友谊纺织厂技术员的机会。甚至将他所教的毕业班的全体学生派到阿拉伯国家去为中建公司和路桥公司做翻译,从而使学生们在阿语环境中磨练了外语的口语能力并且工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传承了李秋野时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六十年代,为了强化培养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以提高口语交流水平,李院长亲自到张冰姿教授负责的英二(1)班蹲点,摸索“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并迅速地推广到全院,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为提高,引起外语院校同行的关注,纷纷派老师前来观摩。这几届学生毕业恰逢国家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他们受到修建铁路中外双方的热烈欢迎,以至后来再增招翻译,便点名要外贸学院的毕业生。

给我们年级同学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李院长亲自为我们年级讲授了哲学课,他以自己在参加革命战争中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解读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批判了唯心论,奠定了同学们的唯物史观,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使大家受益匪浅。

李秋野院长在担任外贸学院院长以来,他就以学院为家,把学生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国家外贸事业的需要就是他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向外贸系统输送合格人材就是他的任务。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在四合院办起了外贸学院。他重视教师队伍的组建,他严格选拔入学新生,他严格教学过程,他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和开门办学的实践活动。一批又一批地送走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材,壮大了国家外贸系统的各级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队伍。

今年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校成立70周年。,在庆祝建校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回顾更要传承和发扬李秋野院长这些优秀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外贸人材。(文/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六零届毕业同学  胡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