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人在旅途 >

北 京“芍 药 居”地 名 的 由 来

 2011-09-26   选择字号:  

  

    我的单位对外经贸大学,地图上这一大片地方叫“芍药居”。这个地名是怎样来的呢?说来也怪有趣的。

    我校原名北京外贸学院,1971年从下放的河南搬回北京,车道沟原校址被军乐团占了,有关领导就看中了三环路以北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该厂奉江青之命搬到北太平庄去了,这里就变成了我们学校。

    那时从三环路到我们学校西门外只有一条土路,像老舍先生描写的旧北京:“刮风像香炉,下雨像墨盒子”,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路边是农村菜地,相应地就有好几个大粪池。1986年,中日友好医院落成,从三环路到北土城算是有了柏油路,我们这段照旧是土路。某日,班禅副委员长视察西藏中学,这个中学就在我校北边不远。副委员长的车从北土城开过西坝河,河上的桥是破木板拼的,过了桥的土路上,汽车更加颠簸,据说班禅大师很生气。不知是活佛亲自指示,还是工作人员的沟通,市政方面很快就修了水泥桥,柏油路一直铺到后来的四环路那儿。所以我们学校的人真是发自内心地感谢班禅大师的。

   马路修成,好像改革的春风也迟迟地吹来了。八十年代末,我校周边出现了许多个体小店,学校南墙外也开了一溜饭馆,其中有家稍大的,店名就叫“芍药居”。先是由学生传出来,说“芍药居”的川味酸菜鱼做得好,后来不少教职工也去品尝了,大家就记住了“芍药居”这个不错的名字。

   那时我校东墙外是一条更窄更破的土路,1992年,土路北头也就是我校东北角建起三座塔楼,教职工搬进去住了,那三座楼还没有名字,住进去的人家也就没有地址。估计是我校房管科的某某,吃过“芍药居”的酸菜鱼的,印象深刻,说这三个楼就叫“芍药居”吧!大伙没意见,就认可了。

   不过那时候我校北墙外还不配这么好的名字呢!那时北墙外是一条臭水沟,沟旁住的是失地农户、外地来的打工者,是最破烂的棚户区。学校苦于无钱治理。这时我校归对外经贸部管。一日,吴仪部长来学校检查工作。据说,吴部长开口就说:“你们不要汇报了。要多少钱,说吧!”就这样,给学校拨了一大笔钱,很快把棚户区的住户择地安置了,臭沟填平了。由于铁娘子吴部长的决断,我校北侧几年功夫变成了大马路.

   2008年,我打开新版的北京地图,发现这条马路,包括那三座塔楼,包括对面漂亮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大片地方的地名,赫然写着“芍药居”三个字。当年的“芍药居”饭馆和它的老板,不知哪里去了。小老板做梦也不会想到,首都北京的一个地名是他命名的吧? 

                                                
 
陈延琳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