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园夕阳情 >

【2011年第一期 • 校庆征文】润 物 细 无 声

 2011-08-29   选择字号:  

  

润 物 细 无 声

——忆我校爱惜人才优良传统

                  

1965年来校工作直至退休,前后30余年,深感学校在精心哺育学生的同时,十分重视对教职员工的关心和培养,这是办好学校的基础。谈到我在校工作的感受,如果形象地比喻,似可用杜甫《春夜喜雨》所描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词来形容。学校对教职员工的培育,在各个细微之处都能有所体现,这是我经贸大的重要优良传统之一。

英语学院前身外语一系

我来校被分配在外语一系工作,也就是现在的英语学院。当时校长李秋野亲自接见谈话,说学校正进行“教改”,新建立的外语一系是全校试点,鼓励大胆工作,做出成效。我在一系政治处办公室同系处领导和教师团结协作 大家都非常努力,30年后我们办公室的干部相聚多次,每次聚会都深切怀念在一起共同战斗的情谊,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大家特别感谢学校的培养。我所在的办公室除系处领导王彦、刘朝缙已辞世外,其他同志日后都担任要职,如李绍贵、赵承璧、王进山、宋玉昌、闫恒立等分别担任公司总裁、前外经贸部司局长和学院领导,为外经贸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学校注重培养人才,后来一系有不少干部、教师和学生成为外经贸系统的骨干,我校前校领导徐世伟、孙维炎原来就是学校送往国外深造的一系学生和教师。

干校有个老年班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校外迁河南。头一年忙于毕业学生分配,后来干部和教师都下放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干校有军宣队,按军队建制分营连排班。我担任连队干部,和孙玉宗(我校前研究所长)、叶彩文(我校前副校长)、朱尚仁(我校前纪检委副书记)等同志在一起工作。记得我们在连队研究如何划分班排时,学校非常注重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心保护年老教师,把他们单独编成一个班,这就是我们连队特殊的老年班。连队让他们干点轻活,生活尽可能给予一些照顾,当时能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日后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正确和必要,这些老教师都是我校的宝贝,难得的人才,像英语教授诸葛霖、日语教授汪大捷、西语教授张雄武、俄语教授黄毅等,他们后来在复校、教材建设和培养后继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专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除老教师外,学校也十分关爱所有教职员工,把我们这支外语外贸员工队伍视为学校的宝贵财富,多次顶住了就地分配解散。

                      外语学院前身外语二系

复校后,我在外语二系办公室和周福久(后来担任外经贸部干部管理学院院长)、周力、刘纪文、任宏希、徐延春等同志一起工作,在工宣队领导下,二系十分重视发挥员工的作用,同时也大力抓好新生力量的培养,这为今日外语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记得长期做学生工作的刘纪文同志常说,“我们学校是锻炼培养人才的摇篮,为外经贸部门输送了不少优秀干部!”许多校友把我校喻为我国外经贸战线的“黄埔”。 现在,每当我们看到学校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感到十分欣慰,由衷高兴!

改革开放后我校大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校发展突飞猛进。我转向教学与科研,先后在三系(即今外贸学院)、研究所(即今研究院)、出版社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王林生教授、童书兴博士以及许多资深同行们的真诚帮助,和他们一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编译著20余册。当时校长田光涛、孙维炎进一步团结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培养人才,十分重视外经贸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科研,学校派我多次随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区办、海关总署赴国内外考察外贸体制、自由贸易区,使我校教学科研密切联系国内外的经贸发展实际。实践表明,学校的发展必须与一线经贸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科研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学校关爱每个员工,广泛团结群众,田光涛校长曾兼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人士和全国外经贸战线学者的积极作用,在我校建立农工民主党支部发展党员,多次主持全国国际贸易学术年会,扩大了我校在社会和全国学术界的影响,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值此我校60华诞,我衷心热烈祝贺! 祝愿我校继往开来,越办越好!


个人简历:姓名
孙家恒  退休,原工作单位本校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