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我的一技之长——在校的经历

 2017-05-03   选择字号:  

  

    凡是上了年纪,与我同时或先后在学校教学或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我有一技之长。所谓一技之长,就是能写一手仿宋体和美术字。在前马厂时期举办过的两次教学与科研成果展览,都是由我一人承担,有几个学生帮忙展出的,收到领导和师生们的认可和好评,特别是当时院长李秋野很喜欢看我写美术字。孙玉宗主任很喜欢我写的仿宋体,曾让我布置过一个大会场,主任很满意。

   1958年全国搞大跃进,放卫星,三面红旗,教育部也不甘落后,号召北京各个院校举办教学与科研成果展览,我们学校当然也是很重视,参加了展览。还邀请了一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工作的美术人才,来做底板设计,美化整个展板。我在底板上写字,由于底板画的很好,字又写的恰到好处,整个版面,鲜艳夺目,字画配合默契,受到观众好评。后来教委和评委们到来评估时,都驻足仔细端详,问:“是哪个学校的?”答“外贸学院”。他们一致认为:“好,真不错。”有的还拿起照相机,啪啪啪照起相来。结果评了第一名,领导高兴,我们也为学校争了光。

1954年下半年到1955年上半年,我们学校以赵树荣组织部长为团长的四清工作团到山西汶水县农村去搞四清工作,我也被抽调去搞四清。也许过去战乱太多,我工作之余,眼见山西农村,农村房屋建造大都高墙厚壁,窗户既小又少。我感到很适合写大标语,就叫大队搭起手脚架,我就写起大标语来。每个字一米见方,白底红边(用油漆)很显目,几里之外都能看清。当时任团部秘书的薛荣久老师下乡来检查工作,一抬头看见写的标语,就说:“啊,这标语写的真好,是谁写的?”我说:“是我。”他说:“呀,你还有这一手!”

其实,真正大有用场的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到处都写大标语,学校建起的基座语录牌上的字都是我写的,凡学校开大会主席台前的会标也是我写的。复校后,校址在惠园,一年国庆节,要写庆祝大标语,在广告栏上,前面一人涂浆糊,一人贴整张大红纸,我紧跟其后,左手提墨汁桶,右手拿大号油漆刷子,一纸一个字,当时的副院长刘文志就在我身后,我每写完一个字,他就在后面说声“好”,待整条标语写完,他就走到我身边说:“写的好,写的好,每个字大小都一致,没有一个败笔,你把美术字都写活了!”他为什么对我写字感兴趣,因他也是书法名家,大礼堂墙上的“视听中心”四个大字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我退下来之后,再也没写过大标语,在家时有时练习书法,也曾参加过一次老干部处举办的书法绘画展览,获过奖。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要我写篇工作中的回忆录,我就写了一篇《报信息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写好后请老主任黎孝先教授过目审查,他看后提出:“你应该把你的特长也写进去,在这方面你也为学校做出了不少贡献的,功不可没。”文章被刊登在《母校情》一书之中。

2016年秋,学校离退休处通知我,学校有个书法绘画展览,动员我拿作品参展,我就写了一条横幅:“德若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身若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在条幅的上方写的是:“请施校长雅正”,左下方落款是“九十岁张天怀敬书。”展览后,由离退休处处长与书记钦自把这一条横幅送到施校长那里,还照了个相,施校长受感动收下了。接着我又给在广东东莞中学教书的外甥写了个条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也高兴,拿回去裱了,挂在家中。这就是我一技之长,在校前后的经历。(文 张天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