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老狗”学艺记

 2020-03-20   选择字号:  

  

西谚云,老狗学不会新把戏,中国人也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没想到在奔七路上,我还被逼着学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网上授课。

这学期,我有两门课,一门是中国研究生的《高级商务英语》,另一门是外国留学生的《当代中国的转型》。

春节前后,新冠疫情突然严峻,政府下令寒假后学生不得返校,但要“停课不停学”。于是,大中小学都推出各种网上授课方案。

这时离开学已经很近了,如何迅速变成“直播网红”,这对普通教师来讲是巨大挑战。很多年轻老师都有点担忧,我更是心里打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此时临阵脱逃、把课推给其他老师更不可取,只能硬着头皮,“老狗”也学点新把戏吧。

首先要选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上有很多此类平台,但原先大多用于非主流教育。这次疫情来袭,这些平台倒很有大局观,原来收费的一律免费。但问题是,这次全国所有学校的正规课堂都搬到网上,近三亿学生同时上网,这些平台的配置难以支撑,很多知名的网教平台因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负担而多次崩溃。

为了避免授课直播时平台崩溃,留学生的第一堂课我没敢用那些平台,而是选用了最原始、但也是最可靠的方法:PPT幻灯片+授课录音,用微信发给学生。本来以为这么做很简单,没想到在课堂上通常侃侃而谈的我,在没有学生的书房里,一直找不到上课的感觉,对着麦克风竟然不会说话了,结结巴巴,录录停停。

再加上我家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外孙女。带她的阿姨春节回山东老家,结果节后被封在村里出不来了。我还要帮着带小外孙女,每天录课的时间十分零碎,90分钟的课,我竟然用了五天的时间才完成。

学校给老师们选了“腾讯课堂”这个平台。也许当时设备配置不够强大,我试用时发现的延迟太严重。老师问个问题,十几秒后学生才能听到;学生的回答,又要经过十几秒才能传到老师,简直比与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对话还要费劲(据说后来“腾讯课堂”大力加强设备配置,延迟有所改善)。而且,学生能通过视频看到教师,但教师只能听到同学的声音,看不到人,这对于我一贯看重的课堂师生互动非常不利。

于是我又去试用“腾讯会议”。这个平台原本不是为教学而开发,因此相对“腾讯课堂”,使用者少的多,因此没有过崩溃,延时也短,参会者均可视频互动,基本满足了我的教学要求。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腾讯会议”的界面是中文,而我教的留学生只懂英文,于是我又去学习美国人开发的“ZOOM云会议”平台。

前前后后,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经精力测试了五个平台。确定下两个后,为了在正式上课时不出纰漏,又下了很大功夫熟悉平台的各项功能。

熟悉了平台,如何授课又成了新的挑战。我和很多教师一样,觉得不会教书了,抓耳挠腮,寝食难安。

为了在正式上课时减少失误,我约了学生进行多次小范围试讲。还真应了老话:熟能生巧,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不断的试错中,渐渐熟悉了网上授课,找到了感觉和信心。

 

                      (图)渐渐地找到了网上授课的感觉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现在学生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如何实现这种互动呢?

  好在用这两个平台安排会议极为方便。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一会儿开大会(全班上课),一会儿开若干个小会(随机分组、结对活动),师生、生生之间都可视频交流,互动性与传统课堂不分仲伯,有时候甚至都忘了学生们实际都在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呢。

 

                (图)与中国学生网上互动

 

从第二堂课开始,我用“ZOOM平台”教留学生。这个班有50多位学生,大部分在寒假期间回国,现在都回不来了。在北京时区、能参加课程直播的只有20多位。因此,还要把直播录下后放到云盘上供那些不方便参加直播的同学观看,并通过微信与这些同学互动,解惑答疑。

 
             (图)给留学生网上授课
       (大屏幕是PPT课件,右上方是师生小窗口)

 

对于疫情期间我为网上教学作出的各种努力,洋弟子们表示感谢,并说很喜欢讲课的内容。这是一位非洲学生发来的微信:

开学已经两周,从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初步入门,让我渐渐有了自信。

神奇的高科技可以让相隔万里的师生同时上课,真是令人感叹。但我还是希望春天快快到来,该死的病毒赶快退散,让我们可以回到美丽的贸大,享受青翠的惠园、新鲜的空气和真正的课堂教学。(文 陈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