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畅谈十八大、展望十九大”主题征文】把握时代特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2017-05-09   选择字号:  

  

    正确的战略决策来源于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准确的形势把握来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把握好世界局势演变的时代特征,利用好中国发展的机遇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关键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改革开放路线,在于准确把握当代世局的主题。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改变了“革命和战争”是时代主题的传统认识,为中国对外开放确立了指导思想,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得以进入正确的轨道。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发生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邓小平又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但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中国应该“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重营造有利于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和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国家实力得以大幅度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国际局势的掌控力大为减弱,G20登上全球治理舞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共同担起了全球治理的重任,中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西方国家民粹主义抬头,“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加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针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提出“三个不会改变”的论断,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他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以上内容节自习近平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而要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必须抓住世局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时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治理,深化对外开放。

    现行的国际体制及其各项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形成的,不能反映当今 “南北”力量对比,在许多方面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没有占世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全球治理就无法展开。如何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障其不跌入某些强势国家设计的陷阱等,需要多方积极探求。 

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包容性全球治理理念,推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引导各方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全球经济治理与市场机制关系的“三不” :不排斥全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提倡市场分割和排他性俱乐部式经济机制,不赞成经济合作在附加政治条件和价值观约束。

    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既体现在在现有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体现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公共产品上。

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和三大全球性经济组织(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中国与其的关系,大致上经历了被排除在外、进入平台观察、浅度参与和深度参与4个阶段。参与的由浅入深的节点,就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年,20国集团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治理平台。中国发言权和决策权的轻重,是以中国经济静态体量和增速为支撑的。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一直保持30%左右。

最近,习近平同志对当前时代特征做出精辟论断(“三大四化”)。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讲演中指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人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现今世局与80年代不一样了,与冷战后美国一超称霸的时期也不一样了。首要的是世界多极化,再一个经济全球化,但是这个全球化是多极化前提下的,或者说是全球化2.0版。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得全球治理需要新的思维,新的举措。

今年2月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中国愿意,也能够在全球治理中能发挥好倡导者、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

 “一带一路”对内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将自身产能、资金、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创新。在这一战略下,西部由开放边缘变为开放前沿,对外经贸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产能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从而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

“一带一路”对外作为倡议,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治理的新平台,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新的公共产品。按着“五通”方针(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经济合作为基础,推动沿线各国实现发展战略的对接与合作,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与沿线共同建设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文 贾怀勤)